一首《旅行的意義》,啟動了這次的旅行。
「星期六,看完陳琪貞,我們去旅行要不要?帶睡袋....」賴在MSN上跟我這樣提議。
螢幕上他的對話顯示著黑色加粗的字體,和五顏六色的MSN對話視窗有著明顯的對比。
〝黑色〞雖然是平常報告文件中常見的字的顏色,但是再MSN上打滾那麼久,沒看過幾
個人是選黑色字的。跟同時我的另一個對話視窗中,那些跳滿整個視窗的可愛、雜亂有
時還看不懂意思的GIF圖形字,更顯得隔隔不入。
我當然知道他想表達的意思是什麼,所以連他把“陳綺貞”打成“陳琪貞”,也不忍多
去〝尖銳〞他。只輕輕地在鍵盤上打著「可以啊」回應他的提議。
他說他最近常哭,莫名其妙的哭,或許我不懂得他內心世界那交錯複雜的情緒,但是我可
以感同身受他的感覺,因為,我最近也會一個人難過到想哭,特別是一個人獨處的時候。
我笑著對他說:「你唷,一定是得憂鬱症了啦!」這個文明病似乎用一種最不著痕跡的方
式,悄悄蟄伏埋藏在每個人內心的最底層,伺機等待你遭遇某件事情時,像是火山爆發似
的竄升出來,以一種銳不可擋的態勢,讓你無法也無從阻止,就像是中午看股市新聞時會
聽到的一句話〝突然爆量〞。連你自己都會感覺奇怪「嗯?我有這麼憂鬱嗎?」
曾經,我差點失去一位很重要的朋友,很高興,現在的她幸福地生活著。身為她的一位老
朋友,我慶幸,慶幸她在吞了幾十顆安眠藥後被人即時發現,讓我這位所謂的“老朋友”
,在定義上的責任可以減輕一點;我遺憾,遺憾她在作此抉擇的衡量天秤上,我並不是其
中任何一顆參予的砝碼。雖然我能明白她想自殺的原因,甚至我也有同樣的體會,但若失
去一位自己感情深厚的摯友,心中仍舊會感到無比戚然,可是我還是十分佩服她的勇氣。
賴聽完我說的,苦笑的回說︰「或許吧,我可能真的得憂鬱症了。那你呢?你還不是一樣
呢,你也會流眼淚阿!」彷彿一種要死也要拉著一個人陪葬的態度質問我。
「喔,不,那是不一樣的。我不像你是莫名其妙的哭,我是有原因的。所以我是憂鬱,而
你是憂鬱“症”,要分清楚才好。」感覺自己的回答,就像是喝醉酒的人永遠都會說著〝
我沒醉〞一樣。
應該是我需要這一趟旅行吧,因為我一直有種想逃離台北的情緒。但是對我而言,近期內
,這一直是一件十分弔詭的事情。每到週末,我總是逃命式的從台中逃回台北,因為台中
這塊土地始終讓我沒有歸屬感。但是每每回到台北,我又很想遠離台北,是想逃開讓自己
沉重的一個地方吧,我是知道原因的。上週五,和Henrie開車回台北,過了泰山收費站,
遠遠的看到新光三越大樓,還有更遠的101大樓,心裡想著「又回到熟悉的地方了」。
真的開心,這開心是來自於一種安心與放心,或許你不能體會。手握著方向盤,看著熟悉
的道路和街景,想著方才兩個小時內,我在地圖上畫過了幾個縣市,有感而發的輕輕地對
Henrie吐出一句「台北還是我的最愛,我的最愛在台北」,我知道自己是想起了那些個奔
波的日子。Henrie聽了後看著我,沒說什麼,只呵呵留下一聲詭譎的笑。
我想,去溜一溜吧,讓逝事都戚悽吧.............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旅行的開始應該可以從陳綺貞的演唱會開始起算吧,
或許也可以從陪賴去特立屋買幾千塊的汽車保養用品算起。
有時候覺得購物可以讓人忘卻一些煩惱的事情,
彷彿你可以由買新東西給自己填補心靈上某些空虛的部分,
或許這個作為的功用不見得很長,也須視自己的經濟力而定,
但是新鮮感、物質慾、支配與選擇的權利,多少可以讓人分散一點注意力,
我認為這樣子或許也是個不錯的心靈解套方法。
所以我想在特立屋時,我扮演〝慫恿〞賴購物的角色上,應該還蠻稱職的!
或許日後他在保養他的愛車時,也可以讓他暫時別想東想西的吧,
而且我也可以順便使用一下他的打臘機還有鋁圈清潔劑。有種何樂而不為的感覺。
雖然我昨天又把我的特色兒撞凹了一塊,讓他更有特色!
最近總是這樣的,身體跟腦袋好像在中間的聯繫少了一段,
我的心情低落,胸口常常覺得悶痛,但是我好像沒有〝感受〞,
我難過,一天24小時的難過,我知道我為什麼難過,我又好像不知道我為什麼難過,
難過到我不知道要怎樣讓自己不難過。
這樣的生活很痛苦,痛苦到好像要結束生命才能結束痛苦。
我不會選擇自殺,雖然我真的很想結束這樣的生命,一種沒有期待、沒有夢的生命。
我選擇頹廢,極度的頹廢,頹廢到一日過一日那樣的頹廢,行尸走肉般。
我空洞、空虛、漫無目的、我真的沒有了感受,
眼睛看到的東西是它們選擇進入我的眼睛的,
嘴巴吃到的東西是時間到了配合社會流程而吃的,
我看的再也不是我“想看”的,我吃的再也不是我“想吃”的。
很奇怪的一種沒有感覺的感覺,就跟在開車的時候一樣,聽演唱會的感覺也一樣。
眼睛看的、嘴吧說的、心裡想的、手腳做的,有一種不協調的連貫性。
我懷疑,我在享受這樣的一種感覺.......
聽演唱會,我沒有一絲絲的興奮,
跟著既定的流程約好集合、找到位置坐好、聽歌、聽完、走出會場。
我很喜歡陳綺貞,發現她變得更漂亮了。就僅止於此,沒有絲毫多餘的感覺。
我跟著台上一起唱歌,但是我發現我沒法像隔壁巽一樣單純的投入,
我好像可以把靈魂抽出來看著我在看演唱會似的。
每一首我朗朗上口曾經感動的歌、台上陳綺貞的舉止與感性對話,
我都是用理性的態度去聆聽、去欣賞,
我沒有熱情、沒有感動,我的心好像飄移到不知道什麼地方一樣,
這樣的人,好像沒有去聽這場演唱會的必要,
我的處境,甚至比那些不喜歡陳綺貞被硬拉去聽的人還要尷尬。
我想,這一切應該與火星與木星的距離遠近有關........
從演唱會開始到結束,《旅行的意義》這首歌都沒出現,
但是我知道,一定會唱的.....
在觀眾自願樂於投入的安排安可呼喊下,旅行的意義出現了
陳綺貞以頭戴安全帽、T-Shirt牛仔褲、後背大背包的造型出現,
十分貼近〝旅行〞這個主題,雖然我覺得跟這首歌的意涵有點差距。
這就是台灣演唱會好玩的地方,
大家都知道有安可,安可已經成為表演的一部份,
而不是歌手為了回應熱情的觀眾所做的附加演出。
可以列入習俗的一種。
第二次安可就比較有安可的感覺,陳綺貞自彈自唱兩首歌。
(公司的報告寫完了....但是這篇還是沒有寫完,寫不完....)
- Oct 31 Mon 2005 14:46
《釋放--旅行的意義》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